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范专业认证 正文
2018-2019学年学前教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3-10-20 10:01  

2018-2019学年,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做出部署。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百媚官网app入口app是始建于1953年,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具有民族区域特色和鲜明民族教育特色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作为内蒙古重点发展的民族院校之一,以“培养民族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宗旨,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诸多各类人才。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校2010年增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本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三北、辐射全国,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蒙古语授课的传统优势,坚持蒙汉双语授课,突出民族特色,发挥艺术特长,至2019年7月向社会培养输送了六届学前教育专业蒙汉双语人才。

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下,顺应国家教育改革趋势,学前教育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和规模的刚性需求,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依据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艺术特长显著,民族特色鲜明,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2010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当年从艺术类招生蒙古语授课生和汉语授课生共69人。2014年开始面向全国从普通文科招生,当年共计招生76人;2018年共计招生105人(其中专升本12人);2019年共计招生132人(其中专升本21人)现在在校生达到601人(包括2019届应届毕业生)。

学前教育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需求、面向华北、西北、东北、辐射全国,辐射全国,以学前教育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高质量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既承担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的历史任务,又为社会主义的幼教事业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三)全日制在校生

截止2019年9月,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501人,专升本全日制在校生为32人,本科生占比为100%。

(四)本科生源质量

2018年计划招生113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1.2 %,报到率为93.8 %,当年录取最高分为491分,最低分为280分。2019年计划招生134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5%,报到率为93.8 %,录取最高分为527分,最低分为317分。本专业招生生源质量稳中有升,自治区内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录取最低分数和最高分数排名均有所提升,在学校各个专业中录取最高分数在教育科学学院。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教师队伍情况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共有蒙古语、汉语授课专兼职教师25人,专任教师21人,外聘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0人,副高级职称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9%;中级职称12人,比例为57.14%。博士3人,占12%,硕士17人,占68%;45岁以下的19人,占90.5%,以中青年为主,生师比为15.5:1。

2.实验、实践(实训)教师队伍

实验教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际需要,由心理学专业科班毕业的专任教师担任,并专门承担课程实验部分的教学指导任务和实验室管理任务。实践(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安排,二级学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牵头,由各班班主任教师构成,便于有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

3.主讲本科课程

教育科学学院坚持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 4名副教授全部主讲本科课程,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21.74%,保证高级职称教师能够在教学第一线发挥好作用。

4.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态势

我院教师队伍素质高,能够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坚持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感,用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依法执教,以德树人,以德执教,以德育人,注重及时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改善教风学风建设,促使学生做人的同时练就专业本领,赢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建立教师梯队,发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加强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培养,重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通过开展听课评教活动、教研室活动使青年教师学习掌握了备课、分析教材、制作课件等教学基本技能,整体提高了我系教学水平。根据我系实际,成立教研室,方便进行教学的管理以及进行教研活动,成立教学督导组和教学指导组,随时开展督导和指导工作。有意识地引导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研科研活动当中,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评奖活动。

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明显,在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有1名教师获得2018年“中国梦劳动美”全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三等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有1名年轻教师在学院范围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公开课展示。有1名青年教师荣获2018年质量工程自治区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还有2名教师是2018年度自治区蒙汉双语小学教育教学团队成员,2019年度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蒙汉双语小学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主要成员。2018年在读博士1名,2019年1名青年教师考上中央民大博士研究生,1名教师被内蒙古民族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4名青年教师成功申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9年),教师教学科研方面有了新进展。

(二)教学经费投入

遵循“统筹兼顾,教学优先”的原则,教育科学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做经费预算时在学生活动、教师培训学习、教学改革、见习实习、汇报演出、实训实践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专业发展。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达到14.48万元,教学改革与建设、实习经费等持续上涨。

(三)基础设施

目前,223.70平米多媒体舞蹈教室一个,电钢琴教室一个(30台电钢琴),204.12平米的心理学实验室一个,乐理教室1间,琴房11个(11台钢琴),暂时能满足学生目前的课堂学习需求。近两年招生人数增加较为迅速,从过去的2个平行班,增至3个平行班,学生人数从建系当年的69人,已增至500人,原有的教学条件不能充分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和内涵式发展需要。随学校建筑面积的扩建,坚信与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实训室建设马上能落到实处。

2018年学校图书馆购置中文图书0.08万册,生均纸质图书6.5册,购置中文报刊8种,接受捐赠中文图书14册,这些新购置的专业图书能够较好地满足师生专业学习发展和提升需求。还购置办公设备台式电脑1台,办公一体机1台,兄弟打印机1台,共计10600元,改善了办公条件。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培养方案

根据百媚官网app入口app教务处《关于推进2019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通知》精神,依据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求,认真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立足学前专业办学实际和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确立“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发展新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2019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订工作,形成了“学前教育理论+教师技能+艺术特长”课程体系,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从2019级新生开始试行,切实能够全面实现并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高度。

(二)专业建设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掌握娴熟的学前教育知识技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蒙汉双语授课幼儿教师理论与技能融合的艺术特长显著,民族特色鲜明,适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能够在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兼顾相近相关的学前教育机构、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发扬蒙汉双语授课特色,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注重培养蒙汉兼通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研究,充分发挥蒙古语授课的传统优势。招收汉语授课班和蒙语授课班,不仅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幼教人才,而且蒙语授课班全部用蒙语授课,培养了民族幼教师资,为蒙古族幼儿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提供了便利,为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种能力。例如,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针对幼儿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乐理知识,掌握钢琴、舞蹈、绘画、制作玩教具等技能技巧;综合艺术教育的能力;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教研、科研的实施方案设计及操作能力等。

(三)课程建设

本年度学前教育专业已开课67门(不分蒙汉授),其中必修课总计25门、限选课17门、任选课15门、实践课10门;公共必修课5门;公共选修课2门;小学教育专业教育通史类课11门。以上开设的课程蒙语授课班一律用蒙古语授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任课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有序开展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由于缺乏专任教师,部分课程由外聘教师讲授,并按学校外聘老师聘用规定,聘请学科专业对口的硕士学历,并注重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保证了艺术类课程的全额开设和课程教学效果。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课程已开设的课程独立开设外,完善社会领域的相关课程的增设,进一步强化各领域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参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教师实际招考内容,将课程名称加以调整的同时,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如在《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开设针对性更强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管理》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在选修课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考虑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口语等课程的设置。另外,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突出学生师范性特点,在《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活动课程设计》(五大领域)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增设《多媒体动画制作》等课程。

(四)教材建设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教学工作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教育系教师主编、副主编的《幼儿园课程》(蒙文)正在编写当中。由教育系兼职教师主编、专任教师副主编的《教育政策与法规》(蒙文)教材被列为2017年国家规划蒙文教材,正在编译中。由我院教师主编《学前教育史》和我院兼职教师主编、专任教师副主编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被列为2019年全国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蒙古文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材选用严格按照学校教材征订要求选用规划教材或“三种教材”,本年度开设专业课程46门,教师选用国有教材1部,省优教材1部,市优教材1部;蒙文教材8部,规划教材27部,三种教材选用比例为82.6%,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五)教学改革

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本年度结合学院实际,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自治区在线课程、教坛新秀等质量工程项目,从而带动我系教学队伍的快速成长和专业、课程建设的不断提升。本年度2位青年骨干教师成功申报自治区在线课程,正在研发。有一名教师获得自治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在全院范围内产生了莫大的鼓舞效应。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鼓励和引导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专业特点,采取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大力提倡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尝试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学》两门课程列为微课开发项目,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在线试运行。在实际教学中,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考核方式的改进,以平时检测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课堂检查与课下考核相结合,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积极采用口试、制作、设计、演示等方式方法,努力探索积极有效的、公平合理的、科学规范的考试考核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堂教学

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介绍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尝试。在理论课教学当中重视实践环节,教师讲授与学生主体学习有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转变不适应大学学习的模式。考试考核方面,从过去统一的卷面考试转向口试、试讲、演练、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杜绝了学生死记硬背,体现学生主体性。严肃考风考纪以相关制度约束外,更重要的是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上引导,确保学生零违纪和良好考风考纪的树立。

(七)实践教学

本年度按教学计划组织2016级、2017级和2018级三个年级九个教学班学生,深入原有的实习基地先后在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等4所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教育见习工作,专门安排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并与幼儿园协商,实现双指导教师制度和管理制度,既保证了见习时间,又保证了见习效果。此外,便于学生就近深入幼儿园观摩学习,本年度还与学校最近的公办幼儿园主动沟通,目前已经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幼儿园初步达成实习基地合作育人的意向,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搭建有利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活动。教育实习是本学年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积极响应学校援疆顶岗实习工作部署,专门成立赴新疆实习生指导工作小组,进行详细周密安排,并积极动员同学们赴新疆体验不同环境,历练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三个平行班共计选派78名同学赴新疆和田县和洛浦县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任务。

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任课教师重视课堂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写字训练、教材分析训练、课堂教学组织、试讲训练等教师基本功练习,积极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专任教师指导开展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力条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课程特点,引导教师大胆尝试学生学业成绩考试考核形式的转变,注重实践环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倡理论讲透,实践做到,把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

加强形体与舞蹈,声乐、琴法、美术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计划组织进行了2016级声乐、2017级学前儿童舞蹈创编课结业汇报展示,效果良好。学院高度重视2015级毕业班汇报演出,专业教师指导排练精心组织,学院还邀基地幼儿园领导和校领导,赢得了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也为毕业班学生就业搭建了平台。

(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工作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检验。确保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按学院有关规定,成立了毕业生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开始着手准备毕业生论文工作。分别对蒙语授课班35名学生和汉语授课班66名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注重结合实习见习,从实践中选题,认真组织开题报告会、论文一、二、三稿、答辩、评定成绩、录入成绩、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认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圆满完成了毕业生论文工作。并按学校要求组织论文查重,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

(九)合作办学

积极在校外开拓相应的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幼儿园合作,引导本校学生到幼儿园中参与岗位实践,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合作育人模式的影响下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推动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搭建校园共育平台,实行双导师制度,聘用幼儿园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具体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确保学生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

(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将本科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学生为主”,学业优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学习选定创新创业项目,分配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学校就业部门邀请校外专家亲临学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育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神,组织网传项目共计44项,参加比赛入围项目4项,最终在学校比赛中有1项荣获二等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反促学生学业,推进学风建设产生了良好效应。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艺术特长显著,民族特色鲜明,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立德树人,及时关注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学前教育发展导向,以新的理念引领专业人才培养,达到本科层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打造“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艺术特长”的幼教人才素质培养模式,2年打基础,1年抓方向,1年抓特长,4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科学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质量领导与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学院办公室、团总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各教研室协同贯彻落实,确保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会、实效化。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按已经制定出台的《教育系教学质量责任制度》的要求,施行学院主要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三级管理制度,严格履职尽责,认真完成教学逐级责任的贯彻落实,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质量监控

加强教学工作日常管理的同时,积极发挥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组的指导、监督检查作用,严格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突出教研室主任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作用。实行两级教学督导,开展课堂教学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学生专业检查等一系列工作,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将学生学风建设和教师教风建设融为一体,严肃考风考纪,强化教风学风建设,学生上课出勤率高,学生早晚自习出勤率始终保持在全校前五,考研学生增多,大四学生备考研究生的共计58人,占比为37.18%,学习氛围良好,学生严守考试纪律,学风建设效果显著。

听课评教制度一直是教育科学学院的常规工作,便于教师互相学习提高,也便于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掌握教学情况。听课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评教切磋和查找不足,及时完善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四)基本状态分析利用

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基本数据整体向好,本专业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长,教授深入教学一线登讲台率有所提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明显增加,教师科研教改意识明显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有所增强,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保障均有改观,应届本科汉语授课毕业生毕业率100%,蒙语授课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率97%应届本科汉语授课班学位授予率100%,应届本科蒙语授课班学位授予率97%;初次就业率89%。

(五)评估制度

本年度在修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涉及到师范专业认证。所以,学院成立大纲修订小组,专门解读专业认证标准,并严格按照专业认证标准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力争为后续的专业认证打好基础。目前,相关人员急需接受专业认证方面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确保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有效执行。

(六)质量改进

教育科学学院教学质量总体良好,但还缺乏针对性提升项目。如学生拓展性学习内容少,深度学习氛围不浓,与指导教师一同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师教学科研举动不明显等。针对以上问题,学院将党政融为一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导向,以课题或项目形式出台针对性方案,尤其是细化激励机,进一步促动师生不断提升教风和学风建设,初步见倪端,需要加快推进。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满意度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风建设方面制定有关制度外,加强学生早晚自习质量,安排任课教师轮流值班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与纠正,整体效果较好,学生已过渡到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良好状态。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运行主要针对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关键阶段,通过班风建设,递进式的强化,使学习有连贯可持续性,确保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生对专业学习满意度普遍较为满意,认同自己学习努力和成绩之间的正相关。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

2019届本科毕业生人数99人,应届本科汉语授课班毕业率100%,蒙语授课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率97%;应届本科汉语授课班学位授予率100%,应届本科蒙语授课班学位授予率97%;英语四级通过率为22%,六级通过率7%。

(三)攻读研究生

2019届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有4名,其中1名考入985大学。另外,2016级备考研究生人数也有重大突破,达到58人,占该年级学生37.18%,考研率逐年提升。

(四)毕业生就业

201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共计99人,初次就业率89%,其中应届本科汉语授课班初次就业率61%,蒙语授课班初次就业率28%11人准备考研。总体上就业趋势好,但学生通过正规招考考入工作单位的还不是特别理想,下一步加强针对性引导和培养。

通过网上答题、跟踪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对用人单位回访,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普遍满意,对我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如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真诚可行的意见或建议,也成为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赢得用人单位良好评价外,也赢得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相关领域的好评。如学生比较耐心,善于请教学习,多才多艺,工作热情高等。

六、民族教育情况

(一)总体概况

教育科学学院蒙语授课本科生2019届为35人,开设的专业课程和一部分公共课程坚持全部用蒙古语授课,并且大部分课程都有适用的蒙古语教材,极大方便了蒙语授课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质量的保证。

(二)民族生

教育科学学院蒙语授课本科生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62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32.34%。针对蒙古族生源,安排蒙语授课专任教师,坚持用蒙古语授课,在教材建设,一些课程设计和课程大纲的编写,教学内容的设计,考试考核等构成一系列配套体系,有效培养蒙古语授课学生,并向内蒙古和八省区对口工作岗位输送合格的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特色发展

呼和浩特民族学  院学前教育专业是以适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幼儿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

1.重视民族人才的培养

百媚官网app入口app是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全国及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以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三北、辐射全国,所以突出地域性、民族性是本专业培养的主要特色。按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专业课课程大纲(蒙汉两种文字)。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用蒙汉两种语言开课,蒙语授课学生的作业、实习、见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考试考查均使用蒙文完成。

2.重视艺术类课程

教学计划中艺术类课程为20门,占专业总课程(毕业课程为49门,不包括公共课、实践环节)的40%,课时为696课时,占总课时(毕业学时)的24%,学分为24,占总学分(毕业学分)的16%。艺术类课程的门数、总课时远远高于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强艺术类课程是本专业的特色。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科建设力度不够。与时俱进,适应新建本科院校一流学科专业等方面还缺乏严谨的顶层设计和环环相扣的设计,软件和硬件建设上仍需要下功夫。

2.教学团队建设不充足。目前,主要以教研室为单位,形成教师团队,但凝聚学科专业方向组建教学团队方面还需要加快推进。

3.教学科研实力薄弱。针对我院教师科研实力薄弱的现状,下步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梯队式建设。尤其是教学科研方面,每学期按目标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有论文(教改或科研)的同时,凝聚研究方向,切实加强学科团队协作能力,推进成果系统集成,做好项目申报和相关奖项申报准备,从整体上加强我院师资队伍科研实力。加快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下功夫抓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4.缺乏与专业发展配套的实习实训条件。把握好学校建筑面积不断扩充的良好势头,实现校内与专业发展配套的实训室建设目标,营造真实的技能实践环境和接近职业环境的氛围,进而促进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创设更为便捷有效的平台。

5.缺乏针对性强的专业教材的编译和编写,尤其是蒙语授课班的蒙古语专业教材建设进程缓慢。加强蒙古文教材编译力度,计划每年申报1门专业主干课程全国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蒙古文教材;计划编写实践技能操作手册,便于学生利用,增强学生实践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针对课程改革需要,积极承担学前教育专业类教材编写任务外积极探索与权威出版社合作编写适用性更强的教材。



关闭窗口